使用说明:点击“全屏”可放大地图窗口;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;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;地图左上角“+”可放大“-”可缩小;“上下左右箭头”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;点击“三维图/二维图/卫星图”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、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地图。
行政区划
县7个乡(其)]江那镇[[远镇[/ur[/ur[/ur族乡[[末彝族乡[盘龙彝族乡、八嘎乡、者腊乡、蚌峨乡、干河彝族乡;回龙农场。
历史沿革
砚山历史悠久。早在远古时代,即有人类生息繁衍于这片土地。西汉时期,
县境东部属牂牁郡句 阿猛会址町、镡封、进桑、宛温县;西部属益州郡毋棳县。蜀汉为主庲降都督府兴古郡。隋属南宁州总管南诏时府辖地。宋最宁镇三部、广南西路和哈迷万户府。明分属临安府阿迷州教化长官司,广南府和广西府维摩州。清为开化府文山县、广西直隶丘北县、广南府宝宁县、临安府阿迷州辖地。清道光三年(1823),设江那县丞;民国元年(1912),设江那县佐,隶属文山县。民国21年(1932),江那县佐及广南县的小维摩县佐析出,合并成立砚山设治局。民国24年(1935)7月1日设置砚山县。县名以县城附近一山,“山势颇挺秀,其形如砚”而得。民国时期,初属文山县(江那县佐)和广南县(小维摩县佐),设县后隶属云南第六区团练督练处,
鲁都克教堂
今西部时属开远东山区,后属云南省第二区(后改为第四区)行政督察文山专员公署。1946年8月,中共云南省工委、中共桂滇边工委前委派中共党员和民青成员到砚山开辟工作,从此革命的火种 在砚山燎原,经过三年多的武装革命斗争,1949年4月8日在者腊建立了县人民民主政府,加强了党对政权建设和武装斗争的领导,除国民党反动势力孤守的县城外,各区乡普遍建立了人民民主政府。1949年1日,全境解放。12、政府领导机关迁驻县城江那,开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云南省文山专区。1958年4月1日后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。1958年10月,撤销县制,属文山县;1961年8月31日恢复县制。2000年砚山县被省委、省政府确定为革命老区。2003年,全县辖4镇7乡及平远、稼依2个华侨农场,93个村民委员会,6个社区,995个自然村,1289个村民小组。
砚山县人民政府
2000年,砚山县辖4个镇、8个乡:江那镇、平远镇、稼依镇、阿猛镇、阿舍彝族乡、维摩彝族乡、干河彝族乡、盘龙彝族乡、阿基乡、者腊乡、蚌峨乡、八嘎乡。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:全县总人口437508人,其中各乡镇人口(人): 江那镇 66527 平远镇 79703 稼依镇 39460 阿猛镇 23583 阿舍彝族乡 23723 维末彝族乡 49713 盘龙彝族乡 29815 八嘎乡 31917 者腊16 蚌2 294族23。 0县行政区8
[山社区、嘉禾社]]书院ll]秀源ll]子ll]效ll]羊街]、路德村[、[ur[、[ur/[ur/[ur[。
辖]新平ll]丰湖ll]田ll]尧ll]大ll]回ll]拉rrl]拖ll]差黑]]洪福村、蒲草村[[和村[/url]大白户村[/uurl]uurl]uurl]uurl/
:大稼依]]小稼依]]小石桥]、新寨村[、[u[、[u[、[u村]、[尼l]。镇rl]rrl]上ll]千ll]顶ll]迷法]]租那村、石板房村、阿绞村、水塘村[/[ur[、[u村]、[黑l],所l]。 l]阿舍]、阿吉村[、[u[、[u[、[ur[、[ur[。
辖]维末]]阿伍村、倮可者村、倮可腻村、雪底村[/[ur/[ur[、[u村]、[街l]。乡 辖:盘龙l]、合l]、达l]、[村]、[u[。
辖]八嘎村、凹掌村、半夜寨村、胡广箐]、龙rl]牛落洞村、蚌岔村、梅子箐]]三星]寨村、地l]。乡rl]rrl]rl]、老龙l]、诏l]、溪l]、革l]、那l]。乡 辖:蚌蛾村、南屏l]、麻l]、榔l]、掌l]、[村]。 l]干l]、卡吉村、碧云村、红舍克村,龙比村,科木村。
经济状况
一、综合
国民经济快速发展,一、二、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。2009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(GDP)435008万元 ,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13.5%(下同),其中:第一产业增加值93015万元,增长6.0%;第二产业增加值183578万元,增长18.9%(其中工业增加值141897万元,增长19.6%);第三产业增加值158415万元,增长11.9%。一、二、三产业比例为21.38:42.20:36.42。按常住人口计算,人均GDP9498元,比上年增长13.8%(现价)。个体和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,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创造增加值234759万元,占GDP的比重达54.0%。
节能降耗成绩显著。2009年,全社会能耗总量992537吨标准煤,万元GDP能耗量2.6572吨标准煤/万元,万元GDP能耗降低率8.27%。
劳动就业工作压力大。2009年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为223人,比上年度的238人减少5人。单位从业人员达18504人,增0.2%,在岗职工期末人数18234人,增0.1%。其中:国有单位职工13898人,增0.7 %(在岗职工13657人,增0.4%)。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69人,失业率为4.0%。
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:
经济结构单一,增长方式落后;经济运行质量尚待进一步提高;发展后劲不足,经济外向度不高;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,影响经济社会的较快发展;微观经济活力不够强,部分企业经济效益较差;难点、热点问题多;投资后劲乏力;财政收支矛盾突出;节能降耗、污染减排的任务较重。
二、农 业
2009年,继续贯彻落实党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,进一步把解决好”三农“问题作为全县工作重中之重,以农民增收、农业增效为目的,大力调整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,巩固发展优势农产品,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,农业在遭受年初冷冻灾之后仍实现增收、增长。全县粮食播种面积87.8万亩,增5.8%;经济作物播种面积50.1万亩,增16.6%,粮食及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均不同程度的增长。全年实现现价农业总产值146608万元,增14.9 %。
畜牧业、渔业生产稳定发展。畜牧业现价总产值50892万元,增9.8%(现价)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三成以上,已成为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。全年水产品产量5216吨。
植树造林取得成效。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.2万亩,森林覆盖率达 26.0%。大力开展退耕还林、还牧、封山育林、天然林保护等造林绿化工作。
农业生产条件逐渐改善。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2205万瓦特,比上年同期增7.2%;大中小型拖拉机10423台,增8.7%;农用排灌机械 5137台,增1.0%; 化肥施用量(实物量)93897吨,增8.6%;农村用电量4680万度;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8.3万亩,增2.5%。
乡镇企业持续增长。全年乡镇企业总收入492235万元,总产值413543万元,分别增16.7%和16.6%。
三、 工 业
2009年, 全县上下紧紧围绕”工业强县“的目标,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,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,调结构、增产量,克服铁合金市场不景气的不利影响,工业生产仍实现两位数增长。全县工业现价总产值451482万元,按现价计算增长17.0%。
从经济类型看:国有企业产值103246万元,增6.5%;集体企业产值为238万元,增长20.8%;其他经济类型工业企业产值347998万元,增20.6%(其中外商及港奥台企业产值 1034万元,下降79.4%)。
按规模划分: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产值310269万元;规模以下企业产值141213万元,分别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68.7%和31.3%。
轻重工业结构得到优化,即轻工业产值140301万元,重工业产值311181万元,同比分别增58.5%和4.7%。
工业经济效益下滑。规模以上的29户企业,实现产品销售收入达263022万元,下降7.2%,实现利税总额33563万元,同比下降11.1%(实现利润20876万元,同比下降1.3 %),亏损企业亏损总额达2704万元,比去年增加674万元。
四、 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
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。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2813万元,增30.1 %。其中城镇投资完成244588万元,增长42.9%;农村非农完成投资67163万元,增35.3%;农村私人完成投资19963万元,增长74.0%;房地产完成投资11099万元,下降11.8%。建筑业在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拉动下,实现建筑业增加值41681万元,按2005年可比价计算,同比增长16.0%。
五、 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
交通运输业有新突破。2009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859公里(含自然村),村(居)民委员会通路率100 %。交通的便利,扩大了运输能力。全年货运周转量为93309万吨公里,比上年增长17.5%;旅客周转量20265万人公里,增长18.7%。
邮电通讯业较快发展,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。全年邮政业务总收入900万元,增11.0%,邮政业务总量1029万元,增4.0%。通讯业业务收入7979万元(含电信、移动、联通),增长16.4%。
六、 国内贸易
商品市场销售活跃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49540万元,增18.2%。其中县的零售额87406万元,增16.9%;县以下零售额为62134万元,增20.1%。分经济类型看: 公有制经济消费品零售额29820万元,增长6.2%(其中国有经济4641万元,增长7.0%);非公有制经济消费品零售总额119720万元,增长21.6%(其中私有经济消费品零售总额119552万元,增长21.5%)。分行业看:批发业零售额为9490万元,下降26.2%;零售业零售额114611万元,增长24.6%;住宿业零售额869万元,增长0.9%;餐饮业零售额17250万元,增18.3%;其他业零售额7321万元,增16.7%。
七、 财政、金融和保险业
财政收入稳定增长,金融态势良好。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3688万元,增15.0%。一般预算支出95932万元,增长24.0%。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6247万元,比上年末增11.9%,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4890万元,比上年末增9.8 %。各项贷款余额203885万元,比上年末增16.3%。
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。全县保险费收入达4304万元。其中:人寿保险费收入2071万元;财产保险费收入2233万元。赔款总金额2427万元,其中:人保赔付金额335万元,财保赔付金额2092万元。较好地发挥了保险业的社会保障和经济补偿作用。
八、 教育、文化和卫生体育
教育事业稳步发展,取得成绩喜人。到2009年末,全县有各类学校(不含成人学校、幼儿园和特殊教育)268所,在校生83198人 ,占总人口的17.9%。其中:普通中学19所(高中3所),在校生30264人(高中在校生5495人);职业中学1所,在校学生1319人;小学248所,在校学生51615人。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4.3%,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97.0%,辍学率0.4%。初中阶段学龄人口入学率82.6%,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67.6%,辍学率2.4%,普通高中辍学率为10.3%。全县教职工人数达5229人,其中:专任教师5078人,专任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增97.1%。高中、初中及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5.7%、94.9%和98.5%,职业中学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6.6%。为我县教育事业发展增强了后劲。
文化、广播、电视事业蓬勃发展。2009 年全县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 1个,文化站12个,公共图书馆1个,藏书量4万册;乡镇广播站 12个,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 97.71%。为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,全县广播电视部门以抓好国家”村村通“广播电视工程为主要目标,认真建设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。全年共有广播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173座,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.50%。
医疗卫生条件趋于改善。年末全县卫生机构31个,其中县以上医院4个(含保健院),卫生院11个,全年共有病床842 张。卫生技术人员785人。村设置的医疗点97个(含社区),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330人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391295人,比2008年增加16772人,参合率达94.56%。
土地资源
砚山县土壤类型差异较大。全县分红壤、黄壤、紫色壤、石灰岩土、水稻土5个土类,11个亚类,17个土属,31个土种。其中,红壤性耕地63.4万亩,占耕地总面积的68.7%。境内坝子众多,有3000亩以上的坝子35个,其中平远坝子有27.5万亩,是全省八大坝子之一。全县总耕地面积为48.4万亩,其中田16.9万亩、地32.5万亩,人均1.1亩。
生物资源
砚山县具有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北亚热带、中亚热带、南温带等立体气候,生物资源丰富。在389种栽培植物中,除三七初步开发了医药、保健类的10多个系列40余种产品和辣椒初步开发6个系列10多个品种外,对i00多种中草药材都有待于进行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。是名贵中药材三七的原产地,1995被命名为“中国三七之乡”。
矿产资源
砚山县境内已发现的矿产有锰、铅锌、铝土、金、银、铜、锑、煤、沸石、澎润土、重晶石、花岗石、玛瑙等29种。工业储量锰3632.3万吨、铅锌i00余万吨、铝土1200余万吨、沸石17亿吨、原煤3000余万吨。斗南锰矿属全国八大锰矿之一,沸石为西南诸省区独有,金矿石含量超过8克/吨,有着很好的开发价值。
水资源
境内公革河、贵马河、八嘎河、翁达河、稼依河、阿三龙河等6条河流全长224.76公里,径流面积3737.98平方公里。水能资源蕴藏量2.83万千瓦。目前,除贵马河的小阿香一、二级电站初步开发3420千瓦机组外,尚有公革河的古登寨电站和八嘎河的高六堆电站亟待开发。至2005年底,全县累计建成各类水利工程28732件,其中:中型水库4件,小(一)型水库8件,小(二)型水库52件,小坝塘211件,小水塘122件,引水沟116件,小水池1742件,小水窖235392892件件,机电井5件,全县可控水量1.69亿m3。
旅游资源
砚山有较好的旅游资源。在省级风景名胜区砚山浴仙湖风景名胜区四大片区的48个景点中,有温泉、溶洞、古树、古庙、古石雕群、湖泊、千亩杜鹃等。是旅游、观光、科研、探险的好地方。
人文资源
砚山县保留有西汉铜鼓、铜釜、铜铣、陶罐等文物;明万历年间建于今平远镇东南回龙村旁,被称为“要塞砥柱”的歪头营盘古迹;建于清代的田心清真寺、阿猛锁龙寺桥、鲁都克天主教堂等古建筑。1949年7月滇桂黔边区党委扩大会在阿猛魁星阁召开,现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各种民族风情别具特色:壮族农历七月初一为祭杨六郎的传统节日;彝族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为传统节日“草马节”;一年一度的“踩花山”活动是苗族的盛大传统节日,每年正月初二到初九,苗家男女老少均盛装参加“踩花山”活动。